1、競爭的激烈不斷淘汰著中小型水泵閥門企業(yè);
2、研發(fā)力量薄弱、資金投入不足。我國的技術進步仍停留在的20世紀80年代,雖現(xiàn)大量引進優(yōu)質技術和生產線,但對于技術的消化吸收缺乏軟件、硬件的基礎支撐;
3、物價成本的日益增漲。鋼鐵作為水泵閥門生產的最主要原材料已進入價格公開化、透明化的薄利時代,不斷上漲的鋼鐵價格將推動泵閥的生產成本;
4、我國泵閥行業(yè)的品牌性較差,市場的競爭力較弱。由于產業(yè)集中度較低,技術落后、低價競爭避免不了,如此龐大的中國泵閥市場還沒有上真正意義上的“名牌”;
5.實踐應用技術的人才流失。目前我國雖有不少高等院校從事科研工作,不少論理研究、專利論文都有相當高的水平,但與生產實踐的結合不緊密,理論轉化為成品的能力差。